发酵技术:发酵液中甘油和丁醇含量的近红外快速检测方法

7345 字数 1514 阅读 254 评论 0 点赞 0 分享 收藏

图片

图片

由于发酵过程比较复杂,传统的生物传感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不能满足生产需求,生产过程最直接的控制参数生物(生化)参数(包括底物、重要中间代谢物和目标产物等)快速检测或在线检测技术的缺乏,是整个行业面临的瓶颈技术。可见,快速监测发酵液底物与产物的变化对于实现工业发酵从“粗放化、间歇式”向“精密化、连续化”的生产方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而丁醇作为一种有机化工原料,其热值与辛烷值和乙醇十分相似,且具有能量含量高、挥发性低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优点被认为是比乙醇更为理想的燃料,丁醇还可以用于塑料制品的制造及食用香味的提取等。但工业生产丁醇主要以石油为原料,而随着能源的枯竭,发酵法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重视,大有取代化学法的趋势。因此,十分有必要提供一种快速检测发酵液中甘油与丁醇含量的方法。
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检测含氢、碳、氮等有机物的成分上其优势非常明显,因其速度快、无损性、易操作等检测的优点,被广泛应用。用短波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发酵过程中乙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。在工业上高密度大肠杆菌发酵过程中可以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甘油、铵盐和乙酸的浓度。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测定CHO细胞分批发酵过程中氨酰胺、氨基酸、葡萄糖与乳酸的含量。基于近红外光谱仪体积小、分辨率高、价格低,解决了目前由于光谱仪体积大,价格高等原因造成其在发酵工业中不能普及的问题。

九光近红产品库存展示

1

模型的建立

图片

在甘油和丁醇的原始光谱图采用SNV预处理之后,建立偏最小二乘法(Partial Least Squares,PLS)、间隔偏最小二乘法(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,IPLS)、向前间隔偏最小二乘法(Forward 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,FIPLS)、向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(backward 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,BIPLS)、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(Moving Window Partial Least Squares,MWPLS)5种校正集样本模型。
5种PLS回归模型中,iPLS、FiPLS、BiPLS、MWPLS都是对偏最小二乘法的改进,模型的稳定性与准确度有一定的提高。BiPLS模型可以减少无效波段对模型的影响,同时减少了计算机的计算量,建立的模型效果最好。但真实的发酵过程,发酵液的组成成分与标准溶液有很大的区别,且丁醇的含量是逐渐上升的,模型的效果还需经过真实发酵液检测进行验证。

2

传统的生物测量法与近红外检测法的比较

图片

使用生物传感仪对未知样本进行浓度测定,然后采用近红外光谱仪对未知样本进行光谱采集,使用建立的甘油发酵模型预测甘油与丁醇的浓度。
在生物发酵中,基本上采用生物传感仪测量发酵液的组分含量,目前市场上高精度的生物传感仪的测量误差基本保持在1%-2%以内。当以生物传感仪测量值为标准值时,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值甘油的平均误差为3.2%左右,丁醇的平均测量误差为4.5%左右.发酵过程需要控制测定范围,测量误差为5%,精度满足需求。
模型对未知样本的预测与传统方法测定的真实值是极为相似的,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。近红外光谱方法相比传统的生物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,尤其在测量速度上,通常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完成,可应用于过程分析,而且不需要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,降低了人为因素误差。因此,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发酵过程中甘油与丁醇的含量,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快速、低价格的检测方法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hth网页入口»发酵技术:发酵液中甘油和丁醇含量的近红外快速检测方法

微信公众号:hth网页入口
关注我们,每天分享更多干货!
18000人已关注
赞 (0) 分享 打赏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评论0

表情
Baidu
map